地质学论文_东宁-绥芬河地区地质环境承载力驱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现状
1.2.2 地质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关键科学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社会经济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地形地貌
2.2.3 气象
2.2.4 水文
2.3 区域地质概况
2.3.1 地层概况
2.3.2 地质构造概况
2.4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4.1 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划分
2.4.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5 环境地质问题
2.5.1 地质灾害
2.5.2 地下水污染
2.5.3 土壤污染
2.6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6.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6.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6.3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3章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
3.1 地质环境承载力特征
3.2 评价原则
3.3 评价方法与过程
3.3.1 评价方法
3.3.2 评价过程
3.4 评价体系的构建
3.4.1 本底承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4.2 承载状态评价体系的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4.1 地质环境本底承载力评价
4.1.1 单要素本底评价
4.1.2 承载力本底综合评价
4.2 地质环境承载状态评价
4.2.1 单要素状态评价
4.2.2 承载状态综合评价
4.2.3 1996 年承载状态综合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质环境承载力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
5.1 影响因素对本底承载力的驱动机制研究
5.1.1 影响因素对本底承载力驱动模型研究
5.1.2 本底承载力驱动因素的识别
5.1.3 驱动因素对本底承载力的驱动作用
5.2 承载状态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
5.2.1 承载状态演化的驱动模型研究
5.2.2 承载状态演化驱动因素的识别
5.2.3 驱动因素对承载状态演化的驱动作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质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
6.1 地质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思路
6.2 地质环境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6.3 地质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方法
6.3.1 监测预警过程
6.3.2 超载成因分析
6.3.3 预警对策
6.4 地质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
6.4.1 地质环境承载力现状预警
6.4.2 地质环境承载力1996 年预警
6.5 地质环境承载力趋势预警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与建议
7.1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
7.1.1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研究方法
7.1.2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
7.2 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7.2.1 区域发展建议
7.2.2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8.1.1 研究不足
8.1.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东宁-绥芬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附录2 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示意图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短缺的资源面临更大压力。地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协调程度的判据,在新形势下被赋予更丰富的含义和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科学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更要建立长效的监测预警机制。从目前国内外地质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来看,评价研究主要为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的选取、评价模型的优化及评价成果的应用等,关于影响因素对地质环境承载力的驱动作用研究较为薄弱;地质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限的研究实例主要为承载力现状预警,关于承载力的未来发展趋势预警研究鲜有报道。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东宁-绥芬河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如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协调地质环境与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对外开发开放成败的关键,面对紧迫的现实需求,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势在必行。因此,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驱动机制与趋势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地质调查项目“中俄蒙经济走廊东宁-绥芬河地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为依托,以东宁-绥芬河地区为研究区,在梳理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需求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运用层次综合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法、线性空间变化法等方法手段,开展了地质环境承载力本底与状态评价、影响因素对承载力的驱动机制、现状和趋势预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地质环境功能区,进行分区管理与综合调控,提出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取得了如几个方面的认识与成果:1.地质环境本底承载力主要分为5个等级,承载力高区分布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发展潜力良好;较高区分布在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发展潜力较好;中等区为中部的近菱形的区域,发展潜力中等;承载力低与较低区集中在中等区的核部,发展潜力差。地质环境承载状态主要分为3个等级,盈余区属人类活动开发改造程度低的地区,占全区的87.19%;均衡区分布在东部、中部区域,占总面积的11.03%,需防止出现超载现象;超载区集中分布于绥芬河-阜宁镇、东宁和东宁煤矿-石门子村等区域,占总面积的1.78%,需进行重点监测与预警。2.地质环境本底承载力第一主成分X